导热油 国家标准 各项指标的含义
即为什么制定这些技术指标?
导热油的“zui高允许使用温度”指标非常重要,这是用户选择导热油首要的参照的指标。zui高允许使用温度是通过热稳定实验来确定的(在某温度下连续运转720h,其变质率不大于10%所对应的温度)。国标确定,导热油使用的正常温度是在zui高允许使用温度之下浮10-20℃。国际上一般采用使用中加热器的主流体平均温度与zui高使用温度之差,对于矿物型导热油一般取20~30℃为宜,合成型导热油取10℃为宜。
反映导热油生产加工和精制的深度和产品纯度。颜色深表明产品里含有色杂质,或加工深度不够,含有双键;如果有分层、沉淀或有悬浮物,更表明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我们判定外观除了表观上用眼睛观察油品是否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外,我们还用色度仪测定其色值:根据GB/T6540标准,确定色值不大于0.8。
这是个安全指标。国标规定:自燃点温度必须高于zui高允许使用温度值。
导热油的燃点是指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时连续闪火5s以上的温度;自然点则是将油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使之与空气接触,引起剧烈的氧化作用不需要引火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油品的自燃点与其沸点有关,沸点越高则越不易燃烧,其自燃点也就越高,产品的安全性就愈好。
自燃点与闪点相比较自燃点高于燃点和闪点。通常油的使用温度在闪点之上,这就要求油不能和明火或火花直接接触,油的使用温度必须低于自燃点。
由于导热油在空气中的自燃温度高于zui高使用温度,所以导热油的渗漏一般不会引发着火事故。但当导热油进入绝热层时,因其表面积增大,其自燃温度可能会降至管道的操作温度(120℃)以下,如果此时接触氧气有可能着火,在加热炉中导热油泄漏会发生燃烧,并产生浓烟。
导热油的闪点是一项与产品的挥发性和安全性相关的指标。它反映高挥发性分解产物的生成情况和可燃烧气体的含量,以及运行中的导热油遇明火有发生燃烧的可能性。闪点越低导热油的蒸发率越大,安全性也就越差,反之亦然。有实验证明,烷烃型导热油当加温到280℃以上时,洒在水泥地面上不接触明火也会自然;芳烃型导热油只有遇到明火才会燃烧。从安全角度出发,规定导热油的闭口闪点不能低于100℃,(一般开口闪点的温度比闭口闪电的温度高20~30℃)这是一项基本的安全要求。
硫含量这是一个衡量导热油有否腐蚀性的一项指标。
导热油中硫含量过高,易造成设备的腐蚀。硫含量的高低取决于产品的精制深度。因此,要求硫含量不能大于0.2%。
氯含量是指导热油中含氯成分的多少。这是一项与毒性有关的环保指标。同时,氯也具有腐蚀性。在导热油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导热油系统没有隔绝空气,导热油可能被氧化而形成有机酸,氯离子就会与有机酸发生反应而破坏导热油。所以,国标要求控制氯含量指标不大于0.01%。